
澎湃動能撲面而來 ——贛南蘇區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綜述
江西日報記者陳化先
草木蔥蘢的贛南蘇區,創新之林愈加蔥郁,處處奔涌著振興發展的氣息。
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猶如甘雨滋潤著紅土地,沃野處處展新姿,科創力量強勁有力,特色產業進入快車道,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不斷集聚起贛南蘇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十年來,贛南蘇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追趕跨越勢頭日益強勁。贛南蘇區范圍的所有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全部實現十年翻番。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地處贛江之畔的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自2020年10月10日揭牌成立以來,在“邊建設、邊運行、邊產出、邊完善”原則指導下,努力搭建“資源-材料-器件-裝備”全鏈條貫通、多學科交融的基礎研發平臺,以此為基礎努力爭取牽頭籌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同時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并聯合南昌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已招收研究生600多人,“科技創新鏈+教育培養鏈+產業應用鏈”功能架構體系初現雛形。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的設立,填補了江西無國家級大院大所直屬機構的空白。
贛南蘇區牢牢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贛州重點打造以中國稀金(贛州)新材料研究院、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把贛南師范大學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打造成臍橙工程技術研究和推廣的國家級平臺。吉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被寫入《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并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國字號”名片。
平臺集聚勢能,創新提升質量。2021年,贛州、吉安、撫州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是2011年的10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1481家,為2011年的5.5倍。

特色優勢產業加速壯大
借助贛州國際陸港和中歐班列,南康打造家居產業智聯網、國際木材集散中心、創新設計中心、共享智能備料中心、共享噴涂中心、銷售物流中心等“一網五中心”,建成139個智能化車間,走上“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之路,產業規模從2014年的700億元躍至2021年的2500億元。

我省首個央企總部中國稀土集團落戶贛州;專注圖像智能選礦機和X射線智能選礦機研制的贛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破解了人工選礦作業成本高、效率低的難題;永磁電機、硬質合金刀鉆具等稀土應用領域做大做強……贛州稀土正從世界級儲量向世界級創新進軍,稀土鎢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獲批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以產業大突破促進發展大跨越,吉安鉚定“1+4”主導產業,育龍頭、鑄鏈條、建平臺、強集群,成功培育立訊智造、合力泰、木林森等百億企業。2021年,吉安電子信息產業營收達到1900億元,約占全省三分之一。
撫州加速全產業鏈布局,構建了7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推動崇仁變電設備產業集群、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金溪香料產業集群、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黎川工業園區陶瓷產業集群、東鄉經濟開發區新材料產業集群、南豐工業園區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等走深走長。
十年來,贛南蘇區從產業規模小、集中度低、龍頭企業少,到實現千億產業、千億園區、百億企業“三個零的突破”;從初級加工、資源簡單利用,到精深加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從單一產品到成套裝備。贛州、吉安、撫州形成了6個千億產業,2021年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73億元,比2011年增長113.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283家,為2011年的2.6倍。
改革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日前,一筆264萬元留抵退稅資金到賬,江西廬陵人文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財務中心財務總監張孜松了口氣:“留抵退稅從接到通知到資金到賬僅用了3天,吉安市行政服務中心用心簡化程序大大緩解了公司資金壓力!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吉安400多項高頻服務事項免證辦理,拓展延伸“吉事即辦”部門專業平臺建設,先后上線運行“吉事即辦·吉惠通”“吉事即辦·吉崗即聘”“吉事即辦·吉評即用”等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兌現、招工、融資等綜合服務。贛州90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創新實施異地招投標,實現跨省通辦;撫州實現各類惠企政策一站匯聚、精準推送、一窗辦理,兌現時限平均壓縮15天。

這是贛南蘇區堅持向改革創新要動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顯著增強的縮影。
這十年,贛州著力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舉(承)辦世界贛商大會、“粵企入贛”等重大招商活動,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0.4%;贛州國際陸港在全國首創“跨省、跨關區、跨陸海港”的贛深組合港新模式,開行中歐(亞)班列突破1000列、鐵海聯運“三同”班列和內貿班列均突破5000列,覆蓋中亞五國及歐洲20多個國家150多個城市。
這十年,贛州綜合保稅區置換得到國務院批復,開通至東盟跨境直通車,井岡山綜保區建設不斷深化。贛州高新區、吉安高新區、撫州高新區等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贛南蘇區獲批4個國家級經開區、6個國家級高新區,目前共有千億級園區3個。
這十年,贛南蘇區加快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贛州、吉安、撫州三市金融機構組織由192家增至447家,A股上市公司由4家增至14家。2021年三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為2011年的3.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