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轉元宇宙“窯世界”|獅子窯:清代民用瓷窯的典范
全球贛商網訊 記者尹譜圣報道:獅子窯是清代用于燒造民間日用瓷的窯爐,它以樹枝雜木為燃料,因投柴口大,外形像獅子,故稱獅子窯。景德鎮清代有獅子窯70余座,1928年統計尚有22座,但現今已難覓蹤跡。

民用窯的典范,創造大量廣為暢銷的民用瓷器
清代獅子窯大門坐東朝西,兩旁各有一個石門墩和一只昂頭張望的石獅,它們就是獅子窯的守門靈獸,大門頂上遒勁有力的“獅子窯”三個大字奪人眼目。在清代時期瓷器的需求量大增,燒窯用的松柴燃料緊缺,為滿足民用瓷器生產,在民間出現了以雜柴為燃料的獅子窯。獅子窯作為民用瓷窯燒制出很多的民用瓷器,大多數是碗、杯、碟、花瓶等日用瓷器以滿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像渣胎碗、藍邊碗、鯉魚盤、喜字壇等在民間廣為暢銷流行。

復建復燒,重燃陶瓷文化生命力
由于獅子窯是民用窯爐,造型大小沒有統一標準,百年間缺乏傳承與保護,我們現在看到的獅子窯是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通過走訪老窯工、考察論證、查閱資料等復建的清代獅子窯。2016年,復建的清代傳統窯爐——獅子窯在“世界瓷都”江西省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首次點火復燒。此次重建和復燒獅子窯,是對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的又一次重大發掘和利用,是景德鎮對中國及世界優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新貢獻,對填補景德鎮民間陶瓷文化空白和弘揚中華陶瓷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元宇宙“窯世界”再現民用瓷窯榮光
城市數藏平臺在元宇宙打造的“窯世界”已經開啟,即將開始線上燒制瓷器的新奇之旅,民用瓷窯獅子窯也將為元宇宙的居民帶來百年前民間廣為流行的鈞紅釉瓷器、花釉瓷器等民用瓷器。

鈞紅釉瓷器,釉層肥厚,滋潤均勻,華而不俗,釉層中有細小的龜裂紋理,色調紅里泛紫,又稱“玫瑰紫釉”、“海棠紅釉”。

花釉瓷器,裝飾方法多由兩種或以上釉混合而成,施釉時需要幾次掛釉。有的是同一種色釉分幾次掛到一定厚度,有的是先施一層底釉之后,再在上面掛其他的色劑或色釉,然后焙燒成美麗多姿的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