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壩關閘 留水護食
鄱陽湖南磯濕地候鳥保護巡查記
43℃,
鄱陽湖畔、南磯濕地,
距離南昌城區65公里,
還有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這里將迎來一批又一批的越冬候鳥。
持續的晴熱高溫天氣,使2022年成為鄱陽湖在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
即將到來的越冬候鳥,將面臨怎么樣的生存環境?
8月23日,記者隨同南山管理站工作人員,冒著高溫一起巡護,迎接越冬候鳥的到來。
早上6點
太陽剛剛從地平線升起,陽光灑在湖面上,成群的白鷺就著微風,輕點湖面,偶爾發出陣陣鳴叫聲。
此時,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山管理站已經忙碌起來了,站長李建新和巡護員段漠山、熊波正分頭準備著上午巡護的裝備。
單筒望遠鏡、相機、腳架、水質檢測設備、大容量水壺……他們有序地往車上搬著各種監測儀器和防暑物資,默契地穿上防曬衣、戴上遮陽帽,從管理站出發,沿著周圍長滿水草和蘆葦的季節性公路,開啟了一天的濕地巡護工作。

“池鷺約6只,蒼鷺約97只,大白鷺約623只……”在長壩湖監測點,巡護員熊波一邊盯著單筒望遠鏡,一邊向同伴匯報監測到的數據。
在熊波的指引下,記者透過望遠鏡鏡頭,清楚地看到成群的候鳥在長壩湖淺水區覓食、嬉戲。
早上8點
在巡護完長壩湖、戰備湖、白沙湖、東湖四個監測點后,巡護員們來到南深湖監測點。

李建新一邊拿著紙筆記錄數據,一邊向記者說道:“現在天氣太熱了,我們只能將水鳥的監測工作安排在上午。目前在鄱陽湖的夏候鳥數量和種類都相對較少,以鷺類和雁鴨類為主,一般兩三個小時可以完成巡護工作!
南磯濕地位于鄱陽湖主湖區南部,是典型的內陸河口三角洲地形,入夏以來,由于長時間的高溫晴熱天氣,原來被湖水覆蓋的區域已然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草洲。
整個濕地保護區幾乎沒有可以遮擋陽光的大樹和建筑,車輛無法到達的路段,巡護員只能頂著烈日,扛著十幾斤重的監測設備,徒步前往監測點。
“現在氣溫高,有時候也會遇到候鳥中暑的情況,我們就及時把它們送到救護站進行救治!倍文讲林鴿M頭的汗水感慨道。
據段漠山介紹,他們每天要對保護區內候鳥聚集的水域進行巡護,重點監測候鳥的數量、種類以及棲息地環境,確保候鳥的水源和食物充足,防止人為的干擾和破壞。
“自從2020年鄱陽湖實行十年禁捕以來,候鳥的棲息環境也改善了許多!倍文秸f。
上午10點
完成水鳥監測后,巡護員們又來到了南磯濕地內的一座小山——磯山,進行林鳥的監測!傲著B的個頭相對較小,毛色也接近,肉眼很難辨別,且林鳥比較活潑,在林間飛行穿梭的速度很快,監測難度比較大!崩罱ㄐ抡f道。

巡護員們在山間小路里穿梭了許久,終于發現幾只珠頸斑鳩和白頭鵯。熊波向記者解釋到,現在候鳥還比較少,等到太陽落山后,成群的水鳥也會到磯山的樹上棲息。
隨著太陽慢慢升至頭頂,室外溫度已經超過40℃,巡護員們上午的工作也接近尾聲。穿著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巡護員們收拾好監測儀器,驅車準備返回管理站。
途經一片碟形湖泊時,李建新忽然停下,爬上湖邊的圩堤,指著面前裸露出大片灘涂的湖泊說:“七月底我們就關了這個湖的閘口,不然可能這片水域早就沒水了。我們一直監測多個子湖泊的水位,及時關閘或筑好堤壩預留了足夠的水量,確保這些子湖泊可以滿足越冬水鳥的最基本需求!
“保護候鳥說到底還是保護候鳥棲息地,只有把它們居住的環境保護好了,候鳥才有食物和水源,才會留在這里!崩罱ㄐ峦巴獯笃木G色草洲感慨道。(全球贛商網記者 文/尹譜圣、伍群珍 視頻/何旭、鄒惺松)